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以2022年的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基金、证券公司以及经济学学生中收集的536份投资者问卷作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如央行货币紧缩溢出效应、金融风险等因素加深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从最新发布的世界不确定性指数(WorldUncertainty Index)来看,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水平近十年内快速飙升,学者们开始对全球“不确定性”高度关注。正如2023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上所强调的,不确定性突出,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点,应当共同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探寻确定性”。Knight(1921)认为经济主体对未来事件的可能性无法预测,并首次把不确定性分成了风险和模糊两种。风险是指事件具有(客观或主观)确定概率分布时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性是指无法用概率描述的不确定性。在实际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大多数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模糊性的存在更为广泛。市场上对于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模糊态度的研究较少,风险和模糊背景下的行为决策是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在实际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大多数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面对模糊环境,投资者往往表现为模糊厌恶的态度。Ellsberg通过双色球实验的方式提出了模糊厌恶的测度方法,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模糊厌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具体来说,模糊厌恶是指受验者面临一个概率已知的情境和一个概率未知但是和前者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景中时,更加偏好于前者,即概率已知的情境。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所作决策都是理性的,且市场信息是完全的。近年来,金融市场中的异象涌现,理性人假设不能很好地解释某些非理性行为,学者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投资者的行为,促使了行为金融学的诞生。现实生活中,投资者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那么投资者的模糊厌恶是否会对他的投资行为及决策产生影响呢?在行为金融学的背景下,许多学者探究了模糊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已有理论研究证实了模糊厌恶能够显著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如羊群行为、本土偏好等)及选股择时策略(如追涨杀跌等)。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究模糊厌恶对个人投资行为及选股择时策略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36名受试者的投资信息,分别为有经验的投资者及少量的学生样本两部分样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个人投资者的调查信息,在控制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投资经验、炒股经验、互联网渠道理财经历等主要人口学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风险厌恶程度可能会对模糊厌恶产生影响,将其也作为控制变量。接着通过匹配概率的方法对个人投资者的模糊厌恶程度进行测度,检验了受试者是否为模糊厌恶的投资者,并进一步进行了实证分析,来验证模糊厌恶的投资者对他的投资行为以及选股择时策略的影响,为我国投资者的个人理财提供建议。最后,基于本文实证结果,从个人投资者角度以及股票市场发展角度,针对性地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紧接着对研究内容、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对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地梳理,从模糊与模糊厌恶的相关研究和模糊厌恶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策略的角度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力图丰富模糊厌恶领域的研究。
第三章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主要梳理模糊厌恶对羊群行为、投资分散化的、熟悉偏好及选股择时策略的理论机制,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假设。
第四部分是问卷设计及指标测度。针对上述的研究假设,本章进行了问卷设计及指标测度。为了证明研究假设,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外多种模糊厌恶的实验测度方法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投资策略测度调研,设计了模糊厌恶测度抽球游戏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选股择时策略测度问卷。
第五部分是实证结论。首先介绍数据的来源及选择,然后对变量进行说明,接着应用Excel及SPSS26对主要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并利用Stata1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及Probit回归分析,验证假设。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解决。
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模糊与模糊厌恶的相关研究
2.1.1模糊与模糊厌恶的提出
Knight(1921)认为模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共同组成了不确定性。Ellsberg(1961)正式提出了模糊性的存在,Frisch和Baron(1998)对模糊性的概念进一步进行了扩展,认为模糊性是由于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的严重缺失或者差异引起的,它强调了人们的最佳决策总是以他们当时掌握的信息为条件。
Keynes(1921)和Knight(1921)将不确定性决策分成风险决策和模糊决策,其中模糊决策是指个体在一种完全模糊的状态下进行选择,即对事件发生的概率和结果都是未知的,是根据主观的概率判断所作的决策。在模糊决策环境中人们没有概率分布可以参考,只能按照主观概率来进行决策,例如艾尔斯伯格悖论(Ellsberg Paradox)就属于模糊决策。史滋福(2009)认为模糊决策具有情境依赖性,并非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是模糊厌恶的,当个体认为风险选项的获胜机率比较小时,人们会更加偏向模糊选项。
Ellsberg(1961)通过双色球实验明确提出了模糊厌恶的概念,模糊厌恶是指被试面临一个概率已知的情境(风险)和一个概率未知但是和前者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景(模糊)中时,更加偏好于前者,即概率已知的情境。
2.1.2模糊厌恶检验及测度
在经济学领域,对于模糊厌恶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国外,且多以实验方式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已经表明人们是有模糊厌恶倾向的(Slovic和Tversky,1974;Becker和Brownson,1964;Curley和Yates,1989)。Divya et al.(2022)将个体在模糊性下的决策分成了单独做决定和在群体中做决定,结果表明模糊态度并不具有普遍性,在单独做决定和在群体中做决定下都观察到了模糊寻求。
2.2模糊厌恶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策略
2.2.1风险态度对模糊厌恶的影响
在实际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风险决策大多数都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的,风险和模糊背景下的行为决策是经济学的前沿研究,许多学者展开了模糊态度和风险态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Sarin和Weber(1993)设计实验让受试者在风险状态和模糊状态下进行交易,验证受试者是存在模糊厌恶的。风险态度和模糊厌恶这两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正向的关系。Abdellaoui et al.(2011)、Bossaerts et al.(2010)、Dimmock et al.(2015)、Dimmock,Kouwenberg和Wakker(2016)都认为模糊厌恶和风险厌恶在统计上是相关的。Bossaerts et al.(2010)研究了模糊性和模糊厌恶对竞争性金融市场中均衡资产价格和投资组合持有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规避和模糊厌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Gary和Gneezy(2010)发现偏爱模糊的个体会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组合。
一些文献得到了不同的结果,Cohen,Tallon和Vergnaud(2011)、Levy et al.(2010)发现风险与模糊态度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模糊厌恶的人不一定风险厌恶。Akay et al.(2012)、Sutter et al.(2013)发现了风险和模糊厌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12
3.1 Ellsberg 悖论 ........................................ 12
3.2 羊群行为理论 .............................. 12
3.3 模糊厌恶下的投资决策理论 ................................ 13
第四章 问卷设计及指标测度 ............................ 19
4.1 模糊厌恶的测度 ................................ 19
4.2 风险厌恶的测度 .............................. 21
4.3 投资行为的测度 ........................................ 22
第五章 实证结论 ................................... 25
5.1 数据来源与选择 ................................. 25
5.2 变量的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25
5.3 相关性分析 ......................... 30
第五章实证结论
5.1数据来源与选择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SPSS26版本实现数据的统计及分析过程,并利用Stata15进行计量分析与回归检验。
调查问卷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受验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投资经验、炒股经验以及互联网理财经历等信息;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模糊厌恶程度以及风险厌恶程度,每道题前都会有与该部分对应的描述说明;第三部分为对投资者重要的投资行为:羊群行为、投资分散化与投资偏好,以及选股择时策略进行信息的收集。
具体分为预问卷和正式问卷两部分。预问卷使用问卷星APP于2021年的12月10日至30日期间通过在线访问的方式进行,通过线上以及线下两种方式收集问卷,被调查者均通过在问卷星上回答问题。线上主要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渠道向朋友以及来自不同职业的更广泛的群体发放问卷,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学生的样本中。线下主要是在校园中向在读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进行问卷的推广,并在基金公司实习时进行问卷收集。共收集有效问卷511份,问卷中设置了测度模糊厌恶程度的前后选择是否一致的检查性问题,删除了模糊厌恶程度前后不一致的选项以及没答完题目的无效问卷。
在正式问卷中,样本的选择分为少量学生样本与基金、证券公司样本两部分。对于学生样本的选取,主要通过在学校里发放问卷,参与的学生为金融、经济、会计等专业的学生,这些被调查者系统地学习过金融方面的知识,他们的投资行为更加接近真实投资者;线下主要通过在基金公司以及证券公司进行问卷的收集。正式问卷使用问卷星APP于2022年的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通过在线访问的方式进行,共收集问卷585份,删除了模糊厌恶程度前后不一致的选项以及没答完题目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536份,受试者中92.4%有炒股(模拟炒股)经验。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测度投资者的模糊厌恶态度,考察模糊厌恶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选股择时策略。具体的,设计多轮次的抽球实验(在问卷中体现为多轮次问题),通过计算匹配概率,定量测度每一个投资者的模糊厌恶程度。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补充了模糊厌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投资策略的研究,再检验受试者是否为模糊厌恶的投资者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模糊厌恶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及选股择时策略的影响。
本文以2022年的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基金、证券公司以及经济学学生中收集的536份投资者问卷作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被调查者中45.71%表现为模糊厌恶,24.63%表现为模糊中性,29.66%表现为模糊偏好,投资者中表现为模糊厌恶的占比接近一半,个人投资者的模糊厌恶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平均值为7%。
第二,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看,相较于模糊偏好的投资者,模糊厌恶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更加显著、投资分散化程度更低且投资更加偏好熟悉的股票。
第三,从选股择时策略的角度来看,相较于模糊偏好的投资者,模糊厌恶的投资者的投资更加偏好保险型股票、价值型股票以及大盘股,更加偏好追涨杀跌以及偏好短期择时。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