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为样本,以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为研究视角,深入考察了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引入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其中介作用进行探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会合理的利用盈余管理增加财务信息的可预测性,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但更多情况下,管理层操控盈余是为了符合契约的约束;或者是为了满足IPO、配股、增发的条件或提高融资效果;还可能是为了迎合分析师的盈利预期等,这些动机的产生主要都是管理层希望通过操纵盈余来实现短期利益。以往上市公司最常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来操纵盈余,但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与监管机构日益严厉的处罚,上市公司逐渐将目光转向了隐蔽性更强、但对公司危害更长远的真实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管理层及控股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手段美化财务报表,尤其是管理层的许多盈余管理行为都是与实际控制人合谋共同完成的利益侵占,这些行为的发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干扰投资者的判断,甚至扰乱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因此研究关于抑制盈余管理问题尤其是隐蔽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问题极为重要。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广泛存在关联股东的情况。据统计,2014年-2019年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均值均超过了30%,2020年,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超过30%的公司有2497家左右。在公司内部,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多种契约形式建立。通常的,实际控制人会选择直接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而通过契约建立起的关联关系,会进一步强化实际控制人的权力。因此许多损害公司长期发展的决策就有了遮蔽伞,这些决策会通过实际控制人的操控在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并实施,进而恶化隧道效应。这些行为在会计呈报上的反映即为盈余管理问题,盈余管理行为也进一步地打下了实际控制人利益的烙印。而关联大股东无法对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形成有效制衡,他们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较弱,作为与实际控制人无关的非关联大股东更有动机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因此,探究非关联大股东在真实盈余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现实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良好的公司股权结构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关联股东虽然很多都占据在前十大控股股东当中,但可能并不构成对实际控制人的制衡。而公司通过改善股权结构,降低了大股东及中小股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抑制了高管及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减少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对非关联大股东进行探索不仅完善并丰富了股权结构理论,也为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有文献在探究股东层面如何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时,大多是对机构投资者、多个大股东并存及外部大股东等发挥的作用进行的研究,而股东层面的非关联大股东也能够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因此,本文从非关联大股东的角度入手,探究其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为股东层面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目前关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机制被视为“黑匣子”,回避了抑制的具体行为、渠道和过程,本文将以上述问题为研究方向,进一步探究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黑匣子”的内部问题,从而将研究结论进一步细化,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2.2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非关联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不仅为上市公司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提供了参考;也能够通过强化股权制衡机制的设计,为解决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问题提供新方案。并且通过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在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为上市公司应注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证据,股东可以从改善公司整体内控情况出发,来制定相关政策约束公司过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一方行为主体根据契约指定或雇佣另一方为其服务的行为。一般来说,后者被称为代理人,前者被称为委托人,会为后者支付报酬(王庆,2022)[1]。通常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有信息优势且双方的效应函数具有差异,因此存在利益冲突从而产生公司治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在两权分离的背景下探寻公司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并为公司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协助管理公司并帮助公司做经营决策,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公司特征设计出最优的契约就成为了委托代理理论重点研究方向。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可能会考虑自身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设计的有效性会抑制该行为的发生,还会降低行为发生后影响的广泛度。Admati(2009)[2]认为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使股东通过积极参与或者退出等方式进行公司治理,抑制管理层的私利行为。
2.1.2信号传递理论
2001年Spence提出当信息主体无法直接传达某些信息时,信号可作为信息的载体来帮助其传达,这就是最早的信号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代理人有责任将公司的部分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而投资者会根据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但在此过程中,代理人作为信息优势方知悉许多不可直接观察的信息,比如忠诚度、能力等,而投资者则处于信息劣势。在经济市场中,如果代理人提供的信息质量较高,那么双方可以实现共赢;反之,如果代理人提供的信息质量较低,那么信息劣势方就会面临或多或少的损失。信号的有效性可以根据两个特征来衡量。一是可观测性,因为当信号难以直接被观测时,信号传递者与接收者之间会存在交流障碍,那么信号的有效性就会被削弱。二是信号成本,信号传递者需要向信号接收者证明其信息包含的价值,如果传递信号的成本较低时会成为普遍被使用的治理方式。
2.2盈余管理相关研究
2.2.1盈余管理概念
1)应计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对同一行为进行不同会计方法、会计估计及会计时点的选择,进而修饰公司盈余的一种行为(Dechow and Skinner,2000)[3]。一般来说,应计盈余管理仅调整利润的分布。公司的总应计利润由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组成。一般来说,我们将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指标。
目前,国内外对应计盈余管理有四类计量模型。一是经典琼斯模型,主要衡量固定资产价值和营业收入影响的操纵盈余。二是扩展类琼斯模型,在经典琼斯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无形资产等因素。三是非线性琼斯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公司的应计利润与实际业绩关系。四是非琼斯类模型,如Healy模型、De Angelo模型等。
2)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一般会对公司产生长期影响(曹海敏和赵薇,2022)[4]。它包含三种手段:销售操纵、生产操纵及费用操纵(吴秋生等,2018)[5]。首先,从销售的角度来看,销售操纵主要是公司利用超额现金折扣提高当期利润,但会导致公司销售商品现金流量的减少。其次,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生产操纵是指管理层为降低销售成本,而增加产量的行为。一般来说,该值越大,表明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越严重。最后,从费用的角度来看,酌量性费用操纵是公司减少当期管理费用、广告费用并增加福利。这种行为会降低公司品牌长期知名度、引致人才流失等。
3 非关联大股东的界定、特征及减持的现状 .................. 17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 17
3.2 非关联大股东的界定 ................................ 17
3.3 非关联大股东的特征 ............................... 18
4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21
4.1 非关联大股东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 ................................ 21
4.2 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与真实盈余管理 ......................... 22
4.3 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 .......................... 23
5 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 29
5.1 描述性统计 ..................................... 29
5.2 相关性分析 ......................................... 30
5.3 研究假设检验 ...................................... 33
6基于公司内外部不同情境下的拓展性研究
6.1不同审计质量下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6.1.1不同审计质量的影响机理和假设的提出
审计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Jensen and Meckling,1976)[15]。外部审计能够降低代理费用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协调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使高管关注公司长期发展,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孙新婷和孙青霞,2011)[118]。高质量审计意味着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更高、信息披露更充分(杜兴强等,2010)[119],并有效制约控股股东及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王艳艳等,2011)[120]。Tech and Wong(1993)[121]发现审计质量高的公司盈余反应系数更高,即高质量审计对应着高质量盈余。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倾向于聘请“大所”进行审计,因为“大所”的审计报告比“小所”的审计报告更具监督功能。
当公司选择声誉较高的大型会计事务所时,外部审计质量更能经得住社会的考验(刘东等,2021)[122],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约束(刘新争和高闯,2021)[123],但非关联大股东可能倾向于“搭便车”,降低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此时非关联大股东通过减持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有限。当公司选择声誉不高的小型会计事务所时,可能会助长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及控股股东为了私利,还可能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而审计意见购买往往对应高盈余管理(王凡林等,2021)[124]。此时,非关联大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会通过减持充分履行监督治理职能。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3:公司的外部审计质量越低时,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
7研究结论与建议
7.1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为样本,以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为研究视角,深入考察了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引入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其中介作用进行探究。另外,本文还考虑了审计质量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股权集中度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对治理效果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如下:
(1)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会显著抑制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当非关联大股东通过减持作为公司治理的手段时,控股股东及高管为防止非关联大股东带来的“非财务资源”的流失,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会引起独立董事、监事会的重视,进而增加控股股东及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边际成本,从而抑制该行为的发生。
(2)内部控制质量在非关联大股东减持与真实盈余管理中会发挥中介作用。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可以通过缓释管理层代理冲突和机会主义行为,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而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信息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当公司信息透明度提升,会缩小控股股东及高管操纵盈余的利润空间,从而抑制他们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3)从公司外部治理情况看,当公司的外部审计质量较差或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低时,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更强。可能的原因是公司外部治理情况较差时,可能会助长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非关联大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会充分履行监督治理职能,因此控股股东及高管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受到抑制。而当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低时,非关联大股东减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的原因是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控股股东的行为会受到其他股东的制衡,非关联大股东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将会提高,因此通过减持能够更有效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