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主要从房地产企业角度、融资监管角度、政府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了刺激经济实施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各部门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迅速增长。宏观杠杆率从2008年末的143.1%上升到2016年末248.6%,增长了近105.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2008年末的95.2%上升到2016年末的166.3%,处于主要经济体中的最高的水平,给经济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在2015年和2018年分别实施了“去杠杆”与“结构性去杠杆”政策,有效的抑制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然而,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经济持续下行压力背景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资产价格也趋于下降,经济部门的实际债务增长高于名义债务的增长,总债务规模迅速扩大。
房地产业在我国长期扮演着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刺激作用,降低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房地产企业高负债经营的情况也日益凸显,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末的72.35%上升到2020年末的80.68%,隐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为防范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我国2020年推出“三道红线”及“房地产企业贷款集中管理制度”,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我国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变严有效遏制了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的持续攀升,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在2021年下降了0.38个百分点,但也造成以恒大集团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房企相继出现债务违约事件,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在近两年我国房地产价格总体出现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高杠杆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更是引起极大的关注。因此,厘清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关系,测度出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这将有利于监管部门尽快识别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切断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链条。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与测度
由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学术界尚未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范畴形成普遍公认的界定,主要从危害程度与传染程度两种视角进行研究与认识。Minsky(1995)指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突发事件导致金融市场的信息中断使金融功能丧失的或然性。方意、荆中博(2022)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界定为:银行体系的特征会放大外部影响,进而使整个银行体系崩溃,从而产生实体经济负外部性的概率。Bemanke(2009)认为某一金融机构或金融领域的风险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到整个经济体当中,这种连锁反应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危害性、传染性、层次性等特征。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导致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清算银行、金融稳定委员会(2016)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分为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两个方面。时间维度主要表现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因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演变的趋势,空间维度主要表现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在某个时刻的金融部门及机构的空间分布。虽然学术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是均普遍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蔓延的前提就是有效的识别和计量。
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主要为模型法与指标法两种方法。模型法包括条件在险价值法(CoVaR)、成分期望损失(CES)、边际期望损失(MES)、未定权益模型(CCA)、系统性期望损失(SES)、系统性风险(SRISK)等。其中CoVaR、MES、CES、CCA等更关注于风险在各部门的传导机制与各部门间的风险溢出,倾向于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测量。SRISK、SES等则关注整个金融行业在面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所遭受的损失,更倾向于系统性风险初始冲击的测度。指标法包括先验指标法、金融压力指数。例如,Frankel和Rose(1996)提出FR概率模型,即利用过往数据分析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从而评估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Kaminsky等(1998)提出了KLR信号法,即通过超出临界值的预警指标数量来判断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早期预警方法的代表。目前大部分学者均采用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
2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2.1理论基础
2.1.1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发展来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影响企业的管理能力与财务控制水平。要了解财务杠杆效应就要明确财务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一根杠杆与一个支点就能以很小的力量撬动很大的物体。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杠杆效应。财务杠杆的定义是指在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是,由于固定成本费用包含于公司债务融资中,这种费用带来的每股盈利的变化率远远高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率。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能够为股权资本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当财务杠杆使用过度时,反而会引起企业经营风险增加,进而可能会给股东带来损失。
财务杠杆效应主要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正效应体现在:一利息抵税效应,不管长期债务还是短期债务都需要偿还利息,由于所有的利息都是税前扣除的,所以与股票融资相比,债务融资可以更多地减少公司的应税收入,更少的缴纳应缴税款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如果不考虑风险,一家公司的长期债务融资越多,杠杆率的减税效应就越强。同时,在税前扣除欠款利率后,公司承担的所得税也会相应减少,公司整体融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二高收益效应,以投资利润角度看,在获得相同利润后,债务资金成本低于股票融资,因此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高于股权融资。此外,由于企业财务杠杆的抵税效应均是在税后产生的,无论是股权资产还是债务资产,都必须对其产生的收益纳税。因此,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越高,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越大。负效应体现在:一财务危机效应。一方面,随着财务杠杆的增加,公司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偿债压力。如果公司债务规模过大,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偿还债务可能还会面临额外的成本,企业的现金流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二利益冲突效应,在现实企业经营过程中,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防范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会加入担保条款以及限制企业新的债务融资,因此可能会影响企业融资进程进而给公司带来无形的经济损失。
2.2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分析
2.2.1房地产企业低杠杆率时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
首先,在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较低时期,房地产企业加杠杆将通过财务杠杆正效应及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降低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从财务状况来看,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较低时,提高杠杆率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进而增强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抑制了房地产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从经营状况来看,房地产企业加杠杆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自由现金流,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进而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的增加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概率。其次,房地产企业通过资金融资环节、房屋销售环节、土地买卖环节进一步影响着着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居民部门债务违约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对于金融部门,由于房地产业与金融部门联系十分紧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投资一定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在房地产企业杠杆率低水平时期,加杠杆能够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发挥抑制作用,进而降低金融部门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对于居民部门,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违约状况将通过房屋销售环节关联着居民部门的债务违约风险。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较低时,房地产企业加杠杆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抑制着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的发生,提振居民购房信心,降低了居民购房贷款的违约概率进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规模;对于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很大一部分依靠土地财政。房地产企业通过土地买卖环节将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土地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偿债能力。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较低时,房地产企业加杠杆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拿地节奏,提高政府部门的土地财政收入,降低政府部门债务违约风险。
3 房地产企业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状及测度 ...................... 17
3.1 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现状分析 ................................ 17
3.1.1 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 17
3.1.2 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现状 .......................... 21
4 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证研究 ...................... 31
4.1 实证设计 ............................. 31
4.1.1 指标选取 .................................... 31
4.1.2 样本数据来源 ........................................ 32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46
5.1 结论 ............................................ 46
5.2 对策建议 .................................... 46
4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证研究
4.1实证设计
4.1.1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省级系统性金融风险。关于测度省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标选取,基本沿用上文测度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基础指标,由于各省份在制度环境维度的指标数值相同并没有区域间的差异,相同数据加入研究区分意义不大,因此在测度省级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删去了制度环境维度。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文本将外汇维度的外汇储备增速指标以及政府维度的政府债务/财政收入指标、股票市场维度的平均市盈率等指标删除。关于测度省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步骤及方法均与测度全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步骤及方法相同,具体筛选后的各个指标权重结果如表4.1所示: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结论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并针对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本文阐述了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测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对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一房地产企业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各省份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的拐点在76.01%左右。即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低于76.01%,房地产企业加杠杆能够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高于76.01%,房地产企业加杠杆将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房价上涨能够抑制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即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较低、在拐点左侧时,房价水平上升会削弱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的正效应进而削弱了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抑制作用;但当房地产企业杠杆率水平较高时,房价水平上升反而能够发挥财产效应,使企业的偿债压力得到缓释,进而抑制着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刺激作用。
三人均GDP增长率、金融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均能够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但对其他省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外向程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一定抑制作用及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程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正向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四空间视角的研究发现,其他省份房地产企业杠杆率上升能够发挥“警示作用”进而抑制本省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中部地区却恰恰相反,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房地产企业去杠杆的重点应在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金融监管力度不足,金融资源争夺强烈,其他省份房企杠杆率攀升极易刺激本省份房企增加信贷,进而加剧了本省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使中部地区极易囤积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