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研究表明,前端预冷是一种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保鲜投入方式,在产销跨区、长距离流通背景下,加强产地预冷和低温运输是影响市场销售中生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营管理中,一方面,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全程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保鲜建设投入;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服务不断发展完善并深入参与到运营决策中。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新鲜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在人们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据相关统计,2019年我国生鲜蔬菜产量高达72102.60万吨,生鲜水果产量高达27400.84万吨,2021年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分别提高到77548.78万吨和29970.20万吨①,逐年增长的产量有效保障了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供给。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而其需求侧的消费则具有全年和全国性,为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对接,跨区域长距离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成为常态。例如,我国海南、广西等地逐渐形成了全国大型果蔬生产及供应示范基地,仅广西就提出至2025年冬春蔬菜产量超过2700万吨且55%进行外运销售②。与一般产品不同,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易逝性特征,在长距离流通过程中面临严重的损耗问题。根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流通的平均腐损率在8%以上,其中蔬菜的流通腐损率高达20%[1]。生鲜农产品的变质易腐特性要求其加工、存储、配送及销售等流通环节严格控制温度、湿度[2],前端产地预冷和长距离低温运输环节都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产生重大影响[3]。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地种植分散、产地冷库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产地冷链参与度不高,从而使得产地预冷成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最薄弱的环节,而从源头开始保鲜即产地预冷,相较而言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成本低且效果好[4-5]。
国办发[2021]29号文件指出,鼓励供销合作社和其他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农产品保鲜设施,以减少损耗。截止2020年底,我国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超600万吨③。同时,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为构建涵盖田头预冷、拣选包装、低温运输配送等保鲜服务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奠定了良好现实基础。随着专业化分工、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聚焦,业务外包广泛运用于各领域,第三方物流得以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
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双边保鲜努力投入,探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下的双边保鲜、物流外包、定价和订货决策与协调等问题,以期通过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决策与运作优化探究,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营管理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1.2.1 理论意义
首先,从生鲜农产品多阶段冷链保鲜角度拓展了现有的单节点保鲜研究。基于产地预冷和低温运输实践,考虑了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的双边保鲜投入,在新鲜度函数中刻画了不同阶段保鲜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影响,为探究全程冷链保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其次,基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决策的外包实践,拓展研究了由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结构更为复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对其中所涉及的双边保鲜、物流外包、定价和订货运营决策等问题进行研究。
最后,在设计协调契约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物流外包模式下的双边保鲜、定价等最优决策和绩效状况,分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最优物流外包运营策略,丰富了有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保鲜投入、物流外包与协调的相关研究。
2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保鲜决策的相关研究
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逝性是其区别于一般产品的关键特征,为此,其供应链环节中保鲜技术、冷库设施、制冷设备等相关保鲜投入至关重要。保鲜投入对于提高农产品新鲜度、扩大市场需求、提升消费者效用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12],在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节约资源及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驱动下,提高保鲜投入、控制损耗已成为生鲜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3-15]。保鲜能够有效延缓变质损耗,因此,越来越多学者以保鲜技术、成本投资、设施建设等保鲜努力投入为关键决策变量,在研究中考虑了保鲜努力投入对变质损耗和产品新鲜度的影响。以是否涉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依据,本节将从物流自营和物流外包视角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2.1.1 物流自营下的保鲜决策
售商能够通过保鲜技术投入减缓生鲜农产品变质率,表述为𝜃𝜃(𝛿𝛿)=𝜃𝜃∗(1−𝑒𝑒−𝛼𝛼𝛼𝛼),其中𝜃𝜃∗为自然变质率,𝛿𝛿为影响变质的保鲜投入成本。而Lee和Dye(2012)[17]将保鲜情形下的变质率描述为𝜃𝜃−𝑚𝑚(𝜉𝜉),其保鲜投入对变质的降低速率𝑚𝑚(𝜉𝜉)为保鲜技术成本𝜉𝜉的增函数,当保鲜技术成本𝜉𝜉趋近于无穷时,𝑚𝑚(𝜉𝜉)趋近于自然变质率𝜃𝜃,即最大保鲜投入下将不发生变质损耗。随后,基于保鲜投入对变质率的线性影响,Hsieh(2013)[18]研究了时变需求与有限补货率下易变质品最优生产库存问题,Dye(2013)[19]和Shah(2014)[20]分别讨论了延迟交货与联合定价条件下保鲜投资对库存策略的影响。
2.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保鲜与定价联合决策研究
价格和新鲜度是影响生鲜农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Glanz和Yaroch(2004)[32]的研究表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零售价格对产品需求、供应链成员决策和供应链利润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消费者往往通过观察生鲜农产品新鲜度来决定其是否购买及购买数量[33],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通过保鲜投入减缓损耗、提高产品新鲜度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部分学者在研究中考虑了保鲜和定价的联合优化问题。考虑到不同供应链结构,本节同样从物流自营和物流外包两个维度进行综述。
2.2.1 物流自营下的保鲜与定价决策
物流自营的供应链结构下,多数研究考虑了零售商的保鲜与定价联合优化问题。例如,Yang和Tang(2019)[34]基于多渠道考虑了零售商保鲜下的最优定价和保鲜策略问题,分别求解了传统零售渠道、双渠道和O2O模式下的最优定价和保鲜决策。熊峰等(2017)[35]考虑由合作社与核心企业组成的二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探究了公平偏好下核心企业的售价和质量投入决策。研究表明,合作社的公平偏好行为有利于提高核心企业的定价和质量投入水平。田宇等(2021)[36]考虑了生鲜电商和社区零售店的O2O供应链结构,通过构建批发模式与佣金模式分析了生鲜电商合作模式改善对定价、服务和保鲜策略的影响。曹裕等(2018)[37]针对两个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讨论了价格竞争和新鲜度竞争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其中考虑了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以及供应商的新鲜度努力选择。以上研究考虑了保鲜投入与需求正相关的线性或乘积关系,尚未涉及时间因素。在保鲜问题备受关注的现实背景下,部分学者进一步考虑了受保鲜投入影响的时变新鲜度。如王磊和但斌(2014)[38]在消费者时变选择模型中考虑了随指数时变的新鲜度衰减,探究了零售商的最优保鲜和定价策略,分析了不同市场容量下零售商的定价、保鲜和利润变化。曹裕等(2019)[39]在区分保质期和实际有效供货期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单一零售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二级生鲜供应链,考虑了两个主体合作与否以及主导主体变化对保鲜努力水平和定价的影响。
3 双边保鲜情形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17
3.1 问题描述与符号说明 ................................... 17
3.1.1 保鲜成本函数 ................................ 18
3.1.2 新鲜度函数 ........................................ 18
4 双边保鲜情形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协调机制设计 .......... 31
4.1 问题描述 ............................ 31
4.2 供应商物流外包模式的协调机制设计 ........................................ 32
5 结论与展望................................... 48
5.1 研究结论 .................................... 48
5.2 管理启示 .................................... 49
4 双边保鲜情形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协调机制设计
4.1 问题描述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独立经营物流服务,也可与供应链上下游成员合作,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联盟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51]。实践中,具有稳定长期物流服务需求的经销企业通常与相应物流服务商构建合作联盟,一方面有利于经销企业加强物流服务质量管理,对物流服务商进行长期考核评价,保障其客户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服务商形成稳定的业务量,降低业务波动导致的额外经营成本。此外,与物流服务商开展协同运营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等。例如,大润发、家乐福等零售商超与九曳供应链达成合作,伊利就其酸奶、奶酪运输业务与鲜生活冷链物流构建长期伙伴关系等等。物流合作模式同样包含由供应商或零售商投入建设物流运输配送设施,通过自身物流部门的社会化运营,为农产品流通提供相关物流服务。例如永辉超市成立永辉彩食鲜,主要提供生鲜B2B和企业生鲜配送服务;光明乳业旗下的光明乳业领鲜物流形成了以仓储和配送为主的综合型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已经构建了自营性质的冷链物流服务,但都逐步将物流服务进行社会化,通过为外部企业提供相关冷链服务,实现物流部门的自负盈亏。为此,考虑大型供应商或零售商的物流外包协调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符合实践中由供应商或零售商一方提供冷链物流服务或与相关物流服务商达成长期业务合作的运营策略;另一方面,考虑不同主体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联合决策,也是供应链中局部合作的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局部理性决策对系统效率的负面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实践中,一方面,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品质要求逐渐提高;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损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此,提高保鲜投入成为企业、政府等相关利益方的共识。研究表明,前端预冷是一种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保鲜投入方式,在产销跨区、长距离流通背景下,加强产地预冷和低温运输是影响市场销售中生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营管理中,一方面,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全程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保鲜建设投入;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服务不断发展完善并深入参与到运营决策中。此外,在业务聚焦、客户响应、服务柔性等多种经营目标下,生鲜农产品经销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联合运营成为普遍现象。
为此,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产地预冷和低温运输两阶段保鲜努力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下的物流外包结构,构建由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其中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共同进行保鲜努力投入,并考虑提前期和销售期,刻画了农产品新鲜度时逝特征,具体研究了双边保鲜情形下供应链系统不同物流外包模式的运营决策及协调问题。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构建了双边保鲜情形下供应商物流外包和零售商物流外包模型,考虑了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同时进行保鲜努力投入,基于农产品新鲜度时逝特质,划分了农产品提前期和销售期,通过建模求解了供应链系统最优双边保鲜努力水平、定价和订购决策,以及各成员最优利润状况。通过最优决策和关键参数分析,发现:
①不同物流外包模式下最优均衡结果具有稳健性,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物流外包责任的转移仅影响批发价格,但不影响系统的最优保鲜和订购量,且各成员利润保持不变。
②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保鲜努力水平的高低受到各自保鲜效率、新鲜度衰减极值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当新鲜度衰减极值较小或农产品提前期较短时,物流服务商保鲜努力水平低于供应商保鲜努力水平;反之物流服务商保鲜努力水平更高。同时,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保鲜努力水平随自身保鲜努力成本系数的降低、保鲜努力对保鲜效果影响的提高而提高;当物流服务商保鲜努力水平已知时,供应商保鲜努力随物流服务商保鲜努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