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A股企业为研究对象,依托国泰安(CSMAR)、万得(WIND)、国家统计局等数据库,获取企业银行贷款、企业前十大股东、企业参控股银行、公司治理、宏观经济形势等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银企信贷关系、银企股权关系、银企高管关系及叠加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进一步分组检验了公司治理情境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差异对上述关系的影响。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活动主体。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为证券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有效防控市场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该法案明确全面推行注册制,将发行股票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这一修改将促使企业不再盲目追求代表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数据。随后不久,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数量显著增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出现的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意见》要求“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提高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和“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合力”。新《证券法》和《意见》的颁发实施,都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现金流运营能力是公司质量的重要体现。
现金流对现代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现金流动状况较为优良的公司多数存活了下来。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收入较高,但现金却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程度,因此出现债务危机时,公司很快陷入濒临破产的局面。
现金流信息也是更加真实可靠和价值相关的信息。加工现金流信息的过程需要较少的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因而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强,普遍被认为能够更准确、相关地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同时,被信息使用者和研究者认为其与企业价值具有更强的相关性(Ali,1994;Barth et al.,1999;Graham et al.,2005)[1-3],可用于衡量企业绩效和经理报酬(Aboody and Kasznik,2000;赵春光,2004;Nwaeze,2006)[4-6],对企业未来盈余具有更强的预测性(Dechow et al.,1998;张国清,2007)[7-8]。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银企关系
(1)银企关系的涵义
银企关系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是指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或农村信用社等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形成的借贷关系、中介关系等契约关系(Berger and Udell,1995;罗付岩,2019)[22-23]属于狭义范畴的银企关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日常业务结算关系、信贷合同关系(Berger and Udell,1995;罗付岩,2019)[22-23],股份关联(Lu et al.,2012;林钟高和金迪,2019)[24-25]、社会组织关系、信任关系(唐莹和邓超,2017)[26]、高管关系(李文贵,2016)[27]等,属于广义范畴的银企关系。
银行与企业最初是通过日常结算、签订贷款合同、开展中介业务等缔结信用契约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变更,银行与企业可以相互交叉持股,产生了银企股权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以及银企股权相互渗透带来的人员委派,促使企业内部出现了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银行与企业基于高管搭建的联系也逐渐普遍。可见,银企信贷关系最为普遍,出现时间最早,是最传统的银企关系,银企股权关系与高管关系皆是随之衍生而来。
基于现实经济活动中银企关系表现形式的广泛程度、已有相关研究的深入程度,本文研究所需的银企关系界定为银企信贷关系、银企股权关系、银企高管关系以及它们的叠加关系。其中,叠加关系的界定逻辑为①,银企信贷关系为银企基础关系,银企股权关系与银企高管关系为银企衍生关系,为了检验基础关系与衍生关系的共同作用,定义本文的叠加关系为银企信贷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银企信贷关系和股权关系叠加,银企信贷关系、股权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银企信贷关系以银行与企业构建贷款契约表示,银企股权关系通过银行持股企业(银行参控股企业)和企业持股银行(企业参控股银行)表示,银企高管关系以企业聘请曾经或现在担任银行职位的高管表示,高管为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银企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本文关于银企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基于对银企关系的分类进行,分别从银企信贷关系、银企股权关系和银企高管关系入手,由于以往文献对于银企高管关系的表述通常为高管银行背景或以金融关联代替,因此,本文中银企高管关系的经济后果以高管银行背景的经济后果表示。
2.1.1 银企信贷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银企信贷关系的经济后果文献主要集中于银行债权的监督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发挥,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贷可得性、融资成本、业绩能力等。
(1)银行债权的监督效应
①银企信贷关系与信贷可得性
理论研究方面,Diamond(1984)[28]的理论模型显示银企信贷和股权关系可以减少监督成本。Diamond(1991)[29]发现基于银行借贷产生的声誉,有助于企业筹集资金和提高银行贷款的违约成本。Berger and Udell(1998)[95]基于信用理论模型发现,银企关系有助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也有中国学者总结了银企关系借贷带给企业的优势与风险(何韧,2005)[96]。
基于经验研究的文献表明,紧密的银企关系可减轻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减少它们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Baltensperger,1978)[97],有效地监督管理层的行为(Diamond,1984)[28],提高德国企业外部资本的可获得性(Agarwal et al.,2001)[98],减少贷款利率溢价(Berger and Udell,1995)[22],增加银行贷款可得性(Boot,2000)[99],银企关系时间长度能够减少企业的贷款利率成本,建立关系的银行数量越少,企业越容易取得贷款(Petersen and Rajan,1994)[100]。曹敏等(2003)[101]研究发现企业获取外币贷款的利率随着银企关系的持久而降低,贷款利率随着与银行建立关系的数量增加而降低。Jiang li et al.(2008)[102]发现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韩国和泰国,银企关系强度和信用关系的可获得显著正相关,但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两者并不显著。何韧(2010)[103]发现企业与银行建立关系的数量越多,银企关系越深,贷款利率成本会随之降低。罗正英等(2011)[104]发现银企关系的密切程度能够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两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但银行的规模差异对银企关系的贷款效应作用并不明显。Bharath et al.(2011)[105]发现企业多次与同一家银行产生信贷关系,能够得到更低的贷款利率。
2.2 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因素研究
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因素研究实际上就是动机研究,现有文章主要从再融资、美化业绩、高管个人私利、迎合分析师及配合应计盈余管理等角度进行研究。
(1)再融资动机
王啸(2004)[10]发现发行新股前,有部分公司操纵经营现金流,虚增经营现金流金额。陈理(2006)[61]发现公司再融资时,会运用多种手段操纵现金流,如取得一次性的税费返还、收回被股东单位占用的资金等。张俊瑞等(2008)[11]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郭慧婷等(2011)[198]发现在再融资前后,公司的现金流波动幅度较大,存在被操控的可能。周冬华和赵玉洁(2014)[199]发现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也有动机为了达到监管门槛,操控现金流数值。
(2)美化业绩动机
企业有动机通过现金流操控美化业绩,使现金流量高于上期、呈现“微正”状态(郭慧婷等,2011)[58],避免公司在下期陷入财务困境(王蓉蓉,2013)[12],获得投资所需现金流(李彬和张俊瑞,2013)[200]。李世新和陈艳英(2015)[14]发现现金流操控会随着企业财务危机的加重、投资价值的降低而加剧。
(3)高管私利动机
Frankel(2005)[60]的研究证实了现金流操控有薪酬契约动机,管理者会操纵现金流水平完成薪酬契约目标。郭慧婷等(2015)[13]发现现金流操控随着高管薪酬和变更强化,随着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隐性收益增加而被削弱。此外,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也存在现金流操控(郭慧婷等,2007)[201],现金流操控也可用于管理层防御(陈晨和惠楠,2018)[202]。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34
3.1 理论基础 .......................................... 34
3.1.1 与银企关系产生有关的理论基础 ...................... 34
3.1.2 与银行治理有关的理论基础 ........................................ 42
第4章 银企信贷关系与现金流操控 ........................ 48
4.1 研究假设 ...................................... 48
4.2 研究设计 ...................................... 51
第5章 银企股权关系与现金流操控 .............................. 70
5.1 研究假设 ........................................... 70
5.1.1 银行持股企业与现金流操控 ........................... 71
5.1.2 企业持股银行与现金流操控 .................................. 72
第7章 银企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
7.1 研究假设
从银企关系的分类来看,银行贷款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信贷关系是最为基础和广泛的一种。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企业参股银行或银行参股企业通过股权关联重新整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银企之间出现了股权关系。此外,具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员也会加入企业,担任企业的高管职务,企业与银行在人事间的这种关联,往往能够帮助企业外部融资,增强与银行的亲密度(唐建新等,2011)[169],银行与企业间建立起了高管关系。银企基础关系表现为信贷关系,股权关系与高管关系可看作银企衍生关系,一个企业可能既存在基础的信贷关系,也存在股权关系或高管关系,企业银企关系体现为不同层次。基于前文分析,银企信贷关系、股权关系及高管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银企关系交织在一起对现金流操控产生的影响可能也会有差异。依据前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银企信贷关系与高管关系均能够强化现金流操控,但银企股权关系能够显著地弱化现金流操控。
就银企信贷关系对现金流操控产生的作用来看。信贷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在为企业带来融资便利性,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信贷寻租行为。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其在人情社会的包围下,企业与银行更倾向于通过维系关系,彼此基于信贷资源的取得与发放获利,银行债权监督作用往往被削弱。现实的信贷活动中,往往是银企信贷关系越密切,信贷期限越长久,银行的关系型贷款比例越高,寻租行为越猖獗。此时,银行与企业各自的治理环境都不够健全,无法有效约束彼此的行为,弱化了对企业的债权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机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制约,现金流操控的成本下降,管理者有动机强化这一行为以美化会计信息,获得个人收益最大化。
第8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国泰安(CSMAR)和万得(WIND)等数据库中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银企信贷关系、股权关系、高管关系及叠加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研究发现:
(1)在银企信贷关系对现金流操控影响的研究中,银企信贷关系强度与现金流操控显著正相关,说明银企信贷关系越亲密,银企间“人情关系”越深厚,非正规渠道贷款越多,银行对企业的债权治理越弱,企业的现金流操控更严重。
进一步基于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差异,分组检验银企信贷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关于公司治理的分组检验中,研究发现,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更高薪酬能够有效遏制银企信贷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强化作用。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组检验中,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货币政策宽松时,银企信贷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强化作用更明显。
(2)在银企股权关系对现金流操控影响的研究中,银企股权关系强度与现金流操控显著负相关,即银行持股企业强度和企业持股银行强度均与现金流操控显著负相关,说明银企股权关系越深入,越能有效发挥银行对企业的股权监督、专业咨询等功能,抑制企业的现金流操控。
进一步基于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差异,分组检验银企股权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关于公司治理的分组检验中,研究发现,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更低薪酬能够有效增强银行持股企业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抑制作用,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更高薪酬能够有效增强企业持股银行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