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经济效益能力的提升需要增强制造企业运营能力与成长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需要增强人才吸引与保护、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转型发展能力的提升需要提高信息能力与持续推动新型企业发展;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需要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与发挥政府监管;民生共享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树立责任意识与经济履行社会责任。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桥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动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发展可以带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材料和支持。如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被列入重要的战略规划,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动能转换的核心方向。就制造业而言,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能源资源和环境限制日益增加,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改变发展方式。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经济发展速度与全国总体速度相比有所下降,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产品老化、技术设备老化和观念老化,企业债务负担、人员负担和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形成了“东北现象”。为此,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开启新一轮东北振兴。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进行“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文章表明东北振兴不仅是把产业与企业扶持起来,而是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新的产业结构。东北地区制造业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实现制造强国,则需要东北地区率先破题。东北地区制造企业仅依靠加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东北如何克服发展的困境,实现其制造企业全面振兴、必须从高质量发展出发寻求破解之道。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目前,东北地区制造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换动力不足,因此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对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找出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劣势维度,以提出提升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
(1)梳理与总结关于制造产业及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了解东北地区制造企业的特征,同时结合国家关于东北振兴的政策文件,明确东北地区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内涵。
(2)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正确评价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3)对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对东北地区制造企业进行评价,找出企业发展的劣势维度。
(4)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制造企业的概念界定
要明确制造企业的概念首先要了解制造业的定义。制造业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和流通的所有领域,使制造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人力)成为人们可以利用和使用的工具、工业品和生活消费产品的产业。在现代经济中,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发展历经3个时期,一是农业社会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以地表,天然为主)进行的手工制作;二是工业社会以机器设备和地下资源而开始进行的大生产;三是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所带来的生产力飞跃。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应用使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对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反映了一国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时刻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本文所描述的制造企业指的是位于东北地区以产品制造活动为主,同时开展产品组装活动,达到产品销售为目的的企业。
2.1.2东北地区制造企业的特征
(1)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长期以来在东北地区制造企业经济格局中央企、国企占比高,民营企业大多只能附属于自身的上下游,受国企体制约束,发展比较缓慢。不仅如此,留存的国有企业具有资源消耗量大等特征,受到经济周期较大影响,黑龙江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一度达到68%,远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这种长期以来依靠国企进行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东北地区民营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力较大的民营制造企业数量偏少。非公经济的滞后致使东北地区制造业很难在短期内迅速调整。
(2)企业规模庞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艰苦的发展路程,东北地区的工业已经改变了先前的基础薄弱和技术落后的局面,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能显著提升,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从企业数量的角度来看,目前东北地区现有各类工业制造企业4.8万个,占总数的11.8%。东北三省独立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净值2333.8亿元,东北三省重工业在汽车、内燃机、机床、原油、发电、木材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化工原料及其他主要产品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产量15%以上。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企业创新理论
“创新”学说是从拉丁语中衍生出来的,其本义包含三层意思:持续的更新,新事物的产生,新的变化。所谓创新就是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去创造新资源,它首先被用于形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来被引入经济学领域,成为研究经济增长、企业成长、制度变革等问题的理论基础。在经济学上,“创新”指的是在企业、产品或服务等领域内进行变革的活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企业家们把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引进”。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对经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所谓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建立系列制度与流程以实现个人或群体行为的最优化[74]。所谓技术创新是指引入全新的生产方式,它可以基于全新的科学发现,也可以基于对产品的操纵以获取利润,也可以基于技术革新[75]。管理创新就是把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式等新的管理因素结合到企业管理体系中[76]。创新能够推动技术进步,而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技术进步,因此需要用创新理论来指导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3章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15
3.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5
3.2指标体系的基础框架..........................................15
3.3指标的确定....................................................20
第4章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29
4.1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29
4.1.1评价模型比较与选择...........................29
4.1.2熵权-TOPSIS模型....................................31
第5章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对策.....................................58
5.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力.........................................58
5.2提升企业创新驱动能力.............................................58
第5章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对策
5.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力
根据4.4.1可知,2013-2021年经济效益的权重平均值为0.2423,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2021年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由于营运能力指数在0.15-0.3之间,成长能力不足0.15,但两者权重占比高达49.15%,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制造企业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而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给出建议。
(1)提升制造企业营运能力
企业应从多渠道提高自身的营运能力,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加速资金周转。企业的资产周转率越小表明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越低,那么在资产固定的前提下,非产品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占比越大。企业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首先企业应减少库存,资金周转率降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库存的积压,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库存数量和分散库存风险,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实现高效物料流转;其次在销售环节,企业应注重消费者需求,合理选购原材料,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积极开展市场推销、优化营销手段创造销售增长,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供应量;最后在处理滞销产品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商品打折,公益捐赠的方式,以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增强制造企业成长能力
企业可以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成长能力。一方面优化企业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应及时对资产结构结果进行分析,便于能够发现与企业运营、经营性质不匹配的结构比例,以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也可以通过业务重组,剥离亏损业务、优化盈利业务结构,同时发挥集团效应,构建发展布局,以提升资产价值。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使职工熟练上岗,打造“学习型企业”,也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如改进生产线、改善工作环境等,在生产过程中多使用数字化技术,加强车间的智能化与机械化,通过智能匹配优化员工与工作之间的匹配度,减少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结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本文以东北地区微观企业为切入点,选取75家东北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收集2013-2020年间的数据,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样本公司进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所构建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东北制造企业特点。最终指标体系由经济效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民生共享5个维度组成。这5个维度由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组织结构、制造企业技术改造、信息能力、制造企业环境排放、环境消耗、环境治理、就业贡献和税收贡献14个分项指标进行考量。
(2)基于全样本的评价结果分析,发现经济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这三个方面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转型发展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民生共享是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基于分区域样本的评价结果分析,发现辽宁省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其次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缓慢;基于分行业的评价结果分析,发现以平均评分0.3221为基准,其中,以平均评分0.2996为基准,其中,超过平均值的行业有9个,按照得分高低依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0.4279,通用设备制造业0.416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4131,医药制造业0.3916,汽车制造业0.387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0.3534,有色金属冶炼0.331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3292,不同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差很大。
(3)东北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从经济效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民生共享五个方面共同发力。经济效益能力的提升需要增强制造企业运营能力与成长能力;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需要增强人才吸引与保护、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转型发展能力的提升需要提高信息能力与持续推动新型企业发展;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需要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与发挥政府监管;民生共享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树立责任意识与经济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