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梳理并丰富了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概念,并明确了多元身份张力的来源及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量表,以便于后续相关定量研究的展开以及将相关研究落实到企业绩效与实践当中。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本硕士论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元企业认同的企业身份构建及其张力调和机理研究》资助。
1.1.1现实背景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透明度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新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各种商业生态蓬勃发展。而高速变化的环境塑造出更为复杂的关系网络,使得企业逐渐告别了以往单一的、平面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逐渐面向了多项的、多维度的关系形态,不断地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全新挑战。在生存发展和合作往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同自身产生关联的多方利益相关者构建良好的关系,这些合作伙伴涵盖了上下游的方方面面,包含了内部的员工、管理者、股东,外部的经销商、供货商、政府、消费者等。企业需要多方兼顾,以保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重要利益相关者信任乃至认同。在这样复杂的关系网络中,企业与合作伙伴们相互作用,共谋共赢,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企业已经不能仅考虑简单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构建,而是要以生态化、网络化的视角进行考虑。在这种更为复杂的现实关系网络背景下,为了寻求更稳定、深厚、承诺的和更有意义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核心企业逐渐尝试或已经开始与自身的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彼此都认同的过程与状态,即多元企业认同[李纯青等,2018]。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经营行为,认同的形成本身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就具有挑战性,而兼顾多个利益相关者以追求全方位的认同关系更是及其考验核心企业管理者的智慧与眼光。通常,企业在处理与多个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时并不总是顺利的,在兼顾多方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以谋求合作共赢的过程中,往往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实现认同过程更是会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在已有身份与因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而产生的新身份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的问题,反映在具体的现实经营问题上可能体现为因为资源限制或价值观、业务内容、使命等相差甚远而带来的合作失败,以及企业自身在价值观、业务内容、使命上的动摇和混乱。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问题,多元企业身份可能从企业的竞争优势变成企业的负债,成为企业的潜在风险[李纯青等,2020a]。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不难发现,虽然已有研究已经对于由多元企业认同带来的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其来源、结构,仍未得到更详细地展开或需要深入分析。首先,当前对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来源的讨论聚焦于身份不相容或资源限制的问题上,并未基于多元企业认同的现实和理论背景而进行全面系统地讨论,即由多元企业认同出发,从企业内身份问题本身和非身份问题(例如企业资源状况)综合探讨身份张力的来源。同时,当前对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结构的探索,也聚焦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类型上且并未展开详细的讨论,这会使得身份张力被企业的类型、规模等现实因素限制(被限制于研究的案例企业),无法具有更广泛的理论价值。第二,关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这一能够在现实中影响企业绩效的问题,并未对其测量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缺乏测量工具。第三,当前对于身份张力的调和仅仅锁定了资源理论视角,会受到企业类型、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环境等诸多具体现实问题的限制,使得有这一理论视角所得出的调和模型不具备较强的广泛性与实践价值。最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问题作为多元企业认同问题的衍生,未得到更为全面地研究将会影响多元企业认同理论的完整性。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对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概念进行明确和丰富,并探索出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来源及结构,同时开发出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量表;(2)实现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量表的开发,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测量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具体维度和题项,为后续定量研究提供工具。(3)研究希望通过从身份理论视角展开的对于身份张力调和机理的研究,发现其关键调和机制,扩展其理论模型和调和机制的广泛意义。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相关理论的研究,完善多元企业认同理论。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来源及结构文献综述
2.1.1多元企业认同
多元企业身份张力与多元企业认同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只有当企业与自身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存在了实现认同的愿望并为之努力时,企业才会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自我定义需要而形成新的身份并与自身已有身份产生冲突。因此,要研究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问题就必须先梳理清楚多元企业认同问题。多元企业认同的重要基础理论是社会认同理论[Tajfel et al.,1986]及社会身份理论[Stryker,1968]。认同是个体对某个对象的先区分后与自我关联的内化现象,既是一个结果状态,也是一个过程状态,它不仅有个体与社会之分,还有内外之别[Jenkins et al.,1996]。社会认同理论假设人们通过与社会团体、组织的联系来定义他们的自我概念,其核心思想是个人各自所属的社会分类定义了他们是谁。社会认同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已有文献认为,群体分类、群体熟悉程度、群体成员同质性、外群体的存在、群体价值、群体可区分性、群体声望等都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认同。从降低主观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说,群体价值可以帮助个体明确群体特征,将群体特征和自己个人特征匹配起来,从而产生对群体的认同[黄京华等,2016]。社会身份理论是微观社会学理论,用于解释个人的角色相关行为。身份表示角色的主观成分,身份是分层组织的,等级越高的身份就越突出(身份显著性)[Bhattacharya et al.,2003]。总的来说,认同是个体对某个对象的先区分后与自我关联的内化现象,既是过程也是结果。而认同的本质是对于身份的认同。身份认同除了体现为对自身独有特质的个体认同外,更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群体的社会认同[李纯青等,2018]。而对于企业,已有研究认为,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深刻影响着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经营行为[周泽将等,2019]。
2.2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测量研究综述
在对已有的与身份张力测量相关研究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当前已被开发的量表主要集中于CCI(消费者—企业认同)相关概念。虽然多元企业身份张力与多元企业认同一体两面且都涉及到了身份理论,但其内涵和尤其是结构的特殊性都表明对于身份张力的测量需要找到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测量模式,即对于一组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关系量化表达。而由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较短,在梳理过程中未发现与之相关度较高或可以借鉴的量表和题项,但的确存在一些对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测量方法的探索。在已有的对于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测量的研究中认为,Bergami提出的双指标测量方法可以被用于测量身份张力[Bergami et al.,2000],并在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对Bergami提出的量表进行调整,来测量企业身份对利益相关者自我定义需要的满足程度,即利益相关者感知到的企业身份与自身自我定义需要的相符程度[李纯青等,2018]。该种测量方法主要聚焦于对身份内容上的相符程度进行衡量,涉及到了不同外部利益相关者,符合其对于身份张力结构的研究。而在本研究中,对于张力结构的解读也可能聚焦于其身份特征上“二者皆”的表现,并尝试采用设计测量的方式进行测量。Fairhurst(2018)认为应该关注一组对立之间的推拉关系,即一个矛盾主体的两边是如何相互影响的[Fairhurst et al.,2018]。
此外,有研究认为,采用双边设计测量此类概念,尽管能更好地表征“二者皆”特征,但也可能导致被调查对象的解读差异[Kaiser et al.,2005],同时难以展示其维度关联所带来的动态性[谭乐等,2020]。已有的关于矛盾心理——相似强度模型(SIM)的研究认为,在矛盾情绪的测量问题上,积极和消极应被置于二元空间中,而不是两极连续体中。基于SIM的间接矛盾心理测量也显示出比其他间接和直接矛盾心理测量更高的结构效度[Chang et al.,2019]。具体来说,SIM方程衡量对立情绪的相似程度(相似性)和强烈程度(强度)。
第三章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来源及结构研究..............16
3.1案例选择及数据分析..........................16
3.1.1案例选择.................................16
3.1.2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17
第四章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量表开发...........................................36
4.1题项设置及修正................................36
4.2数据收集..........................38
4.3分析检验.............................38
第五章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机理研究................................49
5.1案例选择及数据分析....................49
5.1.1案例选择..............................49
5.2.2数据收集及分析....................................48
第五章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机理研究
5.1案例选择及数据分析
5.1.1案例选择
研究3旨在探索多元认同背景下的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机理何其关键机制,需要重点关注存在身份张力且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实现张力调和的企业案例。同时,调和作为一个过程,其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动态性也需要得到关注。基于这样的案例选择需要,研究3希望能够锁定具有明显的多元身份张力调和实践过程的企业展开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中小型企业的身份张力问题,为了兼顾研究结论的普遍价值,提升案例选择的与研究问题范围的相关性(即包含中型企业又包含小型企业),研究3选择进行双案例研究方法,需涉及一家小微企业及一家中型企业,以实现案例之间证明,并增加数据来源的丰富性以提升最终结论的有效性。
研究所选择的案例应当与所涉及的理论高度相关,即企业需要拥有清晰明确的多个层面上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并与之维持长期且有价值的合作,并形成了高程度的多元企业认同这一重要研究前提。其次,面对不同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形成了明确的相关身份,并因此具备了多元企业身份。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中,该企业曾在与之认同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多次面对核心身份与为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自我定义需要而试图发展出的新身份之间不相容、难共存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现实问题。此外,以上涉及到身份的问题在案例企业中曾得到过处理、解决并获得了较好效果。最后该企业能够支持被访谈,并将所得数据用于问题研究。基于以上条件,本文选择了环意国际旅行社和爱菊粮油两家企业作为探索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机制的研究案例。
第六章结论
6.1研究结论与贡献
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1)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概念是: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是在核心企业试图、正在或已经一定程度上实现多元企业认同的基础上所发展出的一种为满足利益相关自我定义需要而对企业旧有身份内容的独特性、中心性和持久性带来威胁与维持企业旧有身份内容的独特性、中心性和持久性之间的一种抽象的力,他们既依存又冲突。研究发现(2)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直接来源是身份冲突、身份模糊,间接来源是身份多元化、身份竞争关系过载,其产生的外部影响因素是企业当前资源水平、积极身份持有水平、社会关系网络情境和身份信息获得水平。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研究证实了(3)多元企业身份张力有中心性张力、持久性张力和独特性张力三种类型,它们作为身份张力的结构紧密相关,任何一种类型张力的出现都会带来多元企业身份张力,并表现于企业的身份内容之上。本研究(4)开发出了多元企业身份张力量表,认为可以通过“持久性维持”“持久性威胁”“独特性支持”“独特性威胁”“身份从属情况”“身份隔离情况”这六个维度下的15个题项多元企业身份张力展开测量。本研究发现(5)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需要从内部及外部两条路径展开。即:在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实施前综合情况评估的基础上,对外通过企业利他行为带来外部利益相关者信任,对内实施身份管理并明确身份主张进而实现外部利益相关者过滤,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调和多元企业身份张力的关键机制——身份共创,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身份共创即发现或创造相似的自我提升需要,各双方之间增加了自我定义需要中的重合内容,从而减少了身份之间不相容的情况,最终实现了多元企业身份张力调和。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