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构建了面向境外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模型,为解决互联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境外基地选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定量分析与决策工具。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明确提出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1]。此后,为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2016年和2017年我国先后出台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2]。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于2022年1月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统筹国内和国际,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3]。与此同时,2021年12月,我国工信部等八部门出台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4]。《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
1.2 移动制造的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1.2.1 移动制造的概念
本文适应当今消费需求差异化和定制化生产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了已有制造模式的演变规律,结合当前不断变化的制造业环境,针对异地制造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模式——移动制造(Mobile Manufacturing)。
至今为止,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未发现和检索到“移动制造”一词,只有“移动城市制造”一词。早在2017年3月的世界经济论坛(WEF)期间,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塑造制造业未来白皮书》(Shaping the future of production:Four Contrasting Perspectives in 2030)中提出了“移动城市制造”,并指出:移动城市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自主的移动制造单元为核心,借助其他国家的当地劳动力资源共同开发差异化定制产品和服务[18]。
本文提出的“移动制造”,不是指制造企业的异地迁移,而是一种制造模式,是制造资源由静态配置走向动态配置的新方式。本文将“移动制造”定义为:制造企业依托设计制造和互联网络支撑平台,面向跨境跨地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把可复制、可重用的部分通用资源或制造单元与外部可利用资源整合,在异地适时建立生产基地,以定制化、低成本、短交期地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服务。其中,“移动”强调的是在互联网络、数智化和大数据赋能/使能驱动下企业制造资源的机动性和可转移性,“异地”也不是只限于在一处选位定址建立生产基地或仅仅固定在某个地方。移动制造是适应跨境跨地域顾客差异化需求,是实现顾客参与的价值共创驱动而产生的,是以价值共创和共享为中心,适应未来全球化、企业边界跨境协同化、大规模个性化制造环境的一种新模式。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本节主要对境外移动制造基地的选址的相关文献检索情况进行简述和说明,包括文献检索范围分析、相关文献情况分析和学术趋势分析三个方面。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为明确与本文研究主题契合的文献检索范围,首先对生产单元化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历史和脉络进行分析,并深入理解制造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从而进一步确定本文研究主题的范畴和所需的相关研究文献。
生产单元,又称为制造单元,最早起源于欧洲,可以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米特洛凡诺夫首次提出了成组技术(GT)的概念[20]。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单元化生产在日本电子组装行业得到了成功应用,开始掀起了单元化生产热潮。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制造企业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互联网把可利用资源和生产过程集成,形成企业内或企业间若干个面向核心业务流程的并行生产单元,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组织的扁平化、模块化、信息网络化、敏捷化、集成化和合作化。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势下,各生产单元协同完成企业制造任务。从而催生了新的先进制造模式。
先进制造模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依据环境因素通过有效组织各种生产要素来达到良好制造效果的先进生产方式[21]。每一种制造模式都从属于相应的制造系统,并与相关的制造技术相互交织和作用。制造模式是随着生产技术、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发展而不断适应进化的。随着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各种先进制造模式不断出现,如柔性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可重构制造、网络化制造、云制造、智能制造等。
2.2 关于移动制造模式发展脉络和理论基础的研究
相关文献和实践证明,制造模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演变而发展。从人类制造业发展过程上看,生产方式先后经历了早期以手工制造为主的单件定制和少量生产、机械化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柔性自动化的多品种批量生产、灵活敏捷的大批量定制化生产,直到现今发展新一代智能制造致力实现的个性化定制生产。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彼得•马什曾把制造业的发展划分为,少量定制、少量标准化、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大批量定制化、个性化量产这5个阶段,并指出随着新工业革命步伐加快,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将成为越来越明显的发展特征[25]。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手工制造和大规模生产模式,注重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精益生产、敏捷生产、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差异化生产模式更注重跨企业跨地域的业务协作、互联共享,以此提高企业的生产精益化、敏捷化、柔性化和服务增值,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26]。事实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如何解决多品种、定制化、低成本和短交期的问题。美国的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智能制造做出的理解,就是如何实现更差异性的定制服务、更小的生产批量以及对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变化的快速响应。
第3章 移动制造基地的组建条件与系统形式.....................42
3.1 数字技术环境下企业边界的拓展延伸 ........................................ 42
3.2 互联网络环境下企业可组织利用资源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 43
第4章 移动制造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与程序模型 ................................... 58
4.1 移动制造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 58
4.1.1选位影响因素 ......................................... 59
4.1.2定址影响因素 .................................. 63
第5章 “一位多址”系统形式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模型 ....................... 79
5.1 问题描述与参数说明 ............................... 79
5.1.1 问题描述 ............................ 80
5.1.2 参数说明 .............................. 80
第6章 “一位多址关联”系统形式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模型
6.1 问题描述与参数说明
为更快的适应市场需求,迎合顾客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企业需要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形成制造联盟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制造企业不再是为某个顾客服务的独立个体,而是多个制造企业形成逻辑上的整体制造联盟,共同为产业链上的需求方服务,形成基于网状产业链的协同制造联盟。面对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单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281]。通过多主体间分工合作,弥补核心企业在某些专业领域内能力欠缺、研发周期长和成本过高等不足,以快速完成制造任务[282]。王旭亮等(2020)指出通过协同可以实现高度协同、共享信息、互利共盈,柔性地制造产品服务于用户,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283]。
如果企业要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大化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润,就需要对顾客群体进行识别。对于企业获得的每一位顾客,先前都要付出一定的投入,但顾客所带来的回报却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必须找寻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顾客群体,并锁定高价值顾客群体。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证所投入的资源得到回报,企业的长期利润和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Fazlollahtabar(2021)指出企业运营中的一个重大挑战是确定最佳市场,特别是在市场细分方面,生产者需要找出高价值市场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市场细分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它能有效帮助管理者锁定高价值顾客[284]。Hajibaba等(2019)通过市场细分,研究人员得到了大量的创造知识,并通过行业的数据分析,使得企业得到了潜在市场价值信息[285]。基于此,本章提出一种协同制造环境下考虑价值共创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模型,从协同制造能力匹配度最大化和服务效益最大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在顾客需求个性化、制造业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环境下,本文研究了面向境外顾客差异化需求的企业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问题,得到了如下研究结果:
第一,提出了移动制造的概念和移动制造新模式。在分析归纳生产方式、制造模式演变过程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制造的概念和移动制造新模式,给出了移动制造的概念模型、面向境外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移动制造基地组建条件以及面向境外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移动制造基地系统形式。
第二,给出了面向境外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的通用程序模型和检验评判机制,可以提高选址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综合考虑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基地系统形式、互联网络环境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境外移动制造基地选位、定址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移动制造基地选址的原则、基本命题和通用程序模型。在移动制造基地选址的通用程序模型中,嵌入了选位的限定性、关键性指标的一次性检验机制和综合性指标的可能性评判机制。
第三,构建了“一位多址”系统形式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模型。面向境外顾客差异化需求,针对“一位多址”系统形式的移动制造基地选址决策,主要考虑顾客价值创造,提出一种两阶段的选址决策模型。第一个阶段先淘汰掉可利用资源比较少的候选点,第二个阶段是以服务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时间、成本、需求量为约束,建立选址优化模型。建模的过程主要是根据顾客购买行为和销售记录,采用模糊数来评价顾客的差异化需求;采用距离因素作为标准,衡量每一个制造基地能为需求点提供的服务;然后建立选址决策模型。同时,把“一位一址”作为“一位多址”的特殊形式进行考虑,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完整性。最后,通过算例和数值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