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本文将MOA模型与UTAUT模型有机融合,结合移动O2O特征引入了信息需求等新变量,构建了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驱动因素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深入剖析了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外在因素及相应影响机制,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移动O2O(Mobile-Internet-based Online to Offline,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一种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交互的新型商业模式,同时也是数字经济下典型的平台化产业新态势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极其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到9.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9.2%。而截止到2019年12月,移动O2O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已达31.7万款,占移动应用规模第四位(8.6%),仅次于游戏、日常工具和电子商务[1]。不可忽视的是,伴随着移动O2O应用数量与用户规模的迅猛增长,平台同质化严重、用户体验不佳、虚假信息泛滥、隐私数据滥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信息管理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当前移动O2O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全面渗透的大环境下,对这种新情境下的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展开研究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下面将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而引出本文的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宏观背景——数字经济下的新态势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2]。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基础生产要素不再是土地、资源等客观实体,而是无处不在的信息——也即是人们常说的“大数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3]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与治理模式的新形态。从技术层面而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5G通信等新兴技术构成了数字经济坚实的底层基础;从应用层面而言,“互联网+”、“智慧生活”、“新制造”、“新零售”以及本文所要探讨的“移动O2O”等数字化产业应用都是其典型代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揭示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与规律,探索其影响因素及相应作用机制,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优化和引导策略,为改善移动O2O信息服务及推荐系统、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O2O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具体目标包括:
(1)构建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模型,拓展信息搜寻研究情境;
(2)探索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驱动因素,并剖析其内在作用机制;
(3)解析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的特征与规律,考察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用户在不同任务情境下其移动O2O信息搜寻行为表现出哪些差异,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4)探寻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
(5)提出引导和优化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可行性策略,为移动O2O平台企业和线下商家提供参考。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理论基础
信息搜寻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信息行为,从广义上讲,信息搜寻行为包含了用户从信息需求产生到获取所需信息的全过程,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问题。王知津等(2011)[1]指出,信息经济学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机交互理论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最为重要的三大理论基础。
2.1.1 信息经济学理论
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Stigler)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论文,对信息的价值和成本及其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源于信息的不完备,修正了传统市场模型中的完全信息假设[2]。从微观视角而言,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与决策,它建立在“成本-收益”框架基础之上,能够为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与商品购买行为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Stigler(1961)针对市场中的商品价格离散问题,提出了“信息搜寻”的概念。他指出,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卖家的异质性以及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等导致商品价格存在差异和频繁变动,即价格离散(Price Dispersion),而消费者的“询价”行为能够帮助其以更低价格达成交易。通过比价所节省的这部分成本就是信息的价值,也即是信息搜寻所产生的“收益”;另一方面,信息搜寻的“成本”是指搜寻行为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货币等,尤其是时间的机会成本。个体在信息搜寻过程中会对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信息。
由此,Stigler提出了一系列信息搜寻行为相关假设:①商品的价格离散程度越大,既定搜寻的收益越高;②商品的购买数量越多或支出越大,既定搜寻的收益越高;③市场的地理分布越广,既定搜寻的成本越高;④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其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⑤当信息搜寻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持平时,搜寻活动停止,此时消费者支出其最佳搜寻时间。
2.2 信息搜寻行为经典理论与模型
信息搜寻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已经发展出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的研究是信息行为研究中最为基础性的命题,有助于总结知识和经验、指导相关研究和实践[4]。下面对已有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成果中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理论与模型进行介绍。
2.2.1 问题解决理论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指个体依据特定目标,借助各种认知活动与技能进行一系列信息处理,使得在特定情境中遭遇的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西方兴起的认知心理学派提出“认知即信息的加工”,认为个体认知活动的实质即是对知识的获取、重组及利用。问题解决理论将问题视为个体既有信息与目标间需加以克服的障碍[6],因此问题解决便是找到途径和方法以采取系列措施对障碍进行克服,使问题自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过程。Newell&Simon(1972)[7]在其专著中将问题解决描述为问题解决者与任务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问题解决者首先将任务环境表征为记忆中的问题空间(即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能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然后在其中解决问题。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问题解决的途径可以归纳为“获得知识”、“组织与应用知识”、“通过知识传递解决问题”[1]。
学者们在对问题解决过程和模式的探讨中,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观点(Robertson,2004)[1]:如杜威(John Dewey)的问题解决“五步法”提出,问题解决过程包含“感知问题的存在”、“界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对最可能达到目标的解决方案进行试验”;沃拉斯的四阶段理论认为,问题解决包含“准备”、“沉思”、“启迪或灵感”、“检验”这四个阶段;罗斯曼的问题解决六阶段论提出,问题解决包含“察觉到某种需要或问题”、“系统化阐明问题”、“普查现有信息”、“批判性分析各个解决方法”、“将形成的各类观念系统化”、“对形成的观念进行验证并采纳通过验证的观念”这六步;Newell&Simon提出了“确立方向”(Orientate)、“解决”(Solve)、“评价”(Evaluate)的三阶段问题解决模式。4
第3章 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模型构建 ............................. 43
3.1 研究设计 ..................................... 43
3.1.1 研究问题分析.......................... 43
3.1.2 研究方法介绍.............................. 45
第4章 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 ......... 75
4.1 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分析............................... 75
4.2 研究模型与假设..................................... 78
第5章 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过程的实验研究 .......................... 99
5.1 研究问题 ...................................... 99
5.2 研究设计 ................................... 100
第7章 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引导与优化策略
7.1 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引导策略
引导策略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如何促进移动O2O情境下的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其目的是增加移动O2O情境下用户进行信息搜寻的频率以及吸引更多新用户进行移动O2O信息搜寻,促进用户线上线下转化。移动O2O情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具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特征,因此对用户行为的引导需要综合考虑网络环境与线下场景中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以前述研究结果为依据,本节主要从触发用户信息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养与改善信息搜寻环境三个方面对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引导策略展开分析,具体引导路径如图7.1所示。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伴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移动O2O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移动O2O情境下,用户面临着更加复杂、异质且体量巨大的信息;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场景化、品质化、定制化的信息、商品和服务。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信息超载现象的加剧以及用户信息搜寻难度的提升,如何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与海量信息资源之间的高效匹配成为了移动O2O情境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对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是一个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从用户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对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索与量化分析,不仅构建了系统性的理论模型,而且基于信息搜寻的“动机”、“过程”、“结果”视角开展了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研究,各部分基于研究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分别选择了相应的研究方法,最终得到的研究结论能够相互补充和印证,更好地且更全面地揭示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与机理,进而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总体上构建了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模型。
基于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法对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行为过程、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探索,构建系统性的理论模型框架。首先对研究的问题域进行了界定,通过理论抽样方法选取了16个具备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深度访谈,然后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从中提取与归纳出92个初始概念、27个范畴和7个主范畴,最后对各个范畴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信息需求认知、信息搜寻渠道选择、信息搜寻策略选择、信息筛选与评价、信息搜寻结果,在实际信息搜寻过程中,各阶段之间可能交替、并列或循环出现,呈现出非线性关联;此外,移动O2O情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可分为主观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信息素养、感知成本、感知风险和情感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包括情境因素、技术因素、社群影响、任务特征和产品特征)两大类,但不同影响因素对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