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笔者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与政府一道不断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力,切实保护好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效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倒闭,因财务危机留下的庞大债务在金融体系中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导致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究其根源,除了由信息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过度金融创新,信用评级制度的缺陷以及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房地产泡沫的不断增大之外,金融监管政策方面的缺失也为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危机过后,诸多国家开始反思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并不断推行和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例如,美国在2009年6月正式公布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础》,该方案提出在金融机构稳健监管、金融市场全面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危机处理以及全球监管标准与合作等方面构筑安全防线;英国则借鉴了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双峰监管模式,撤销了英国金融服务局(FSA),彻底推翻了单一的监管框架。虽然各国对金融监管改革的程度不尽相同,但是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都是向更加完善的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保护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不断靠近。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建立时间较短,有关资本市场监管的制度政策仍不成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国市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资源配置已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以市场经济为中心,但是由于现行政治体制特征,其市场机制和政府控制同时并存(Luo et al.,2005)[1]。虽然政府不断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特征,但由于政府为调整经济运行制定政策所需承担的谈判成本较低,因此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表现更为明显,因而在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呈现出较显著的“政策市”特征。以中国股市为例,2007年中国政府为抑制股市暴涨,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八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证监会则将印花税由原来的1‰调整至3‰,然而实际政策效果却与政府意愿背道而驰,上证综指从年初2715点暴涨至6124点,涨幅高达125.5%;2014年下半年,在融资融券的杠杆作用以及降息和沪港通的开闸试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中国A股演绎了一出以券商、银行、保险等为代表的蓝筹股的逼空行情,沪指报收3235点,深指报收11014点,相较于2013分别实现了52.87%和35.62%的累计涨幅,其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长率。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爬取与金融监管有关的新闻报道构建金融监管强度指标,分别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金融监管强度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1。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研究问题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现有关于金融监管及媒体报道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中间三章为本文的研究主体,实证研究了金融监管强度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产价格的预测能力;最后一章对本文所得结论进行总结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具体来说,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等。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别从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对于宏微观市场的影响、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文本分析法这几个个角度对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我们首先对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做了回顾,并比较中美金融监管模式。在明确金融监管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对金融监管的目标和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并做相应评述。关于金融监管对市场的影响部分主要从金融监管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和金融监管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作用这两个角度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对现有文献的贡献和不足做出评述。最后由于本文基于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媒体关于金融监管报道文本,提取金融监管词典构建金融监管强度指标,因此也进一步对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影响的文献以及文本分析所常用的词典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本文金融监管强度指标的构建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监管介绍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及目标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金融监管(Financial Regulation)是指金融监管机构以控制金融风险、维护和稳定金融业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和政策,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依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最终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提高金融运行安全和效率、保障投资者权益。而广义上的金融监管的主体不仅限于金融监管机构,还包括行业自律性机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查部门等。其中,行业自律性机构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则来进行非强制性的约束;金融中介机构则包括信用评估公司、征信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以金融信息咨询为主的第三方机构,其通过尽职调查等手段对金融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减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金融机构的内控和稽查部门是金融机构自身制定的对各职能部门、人员及其业务活动的组织、协调所制定的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从本质上说,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金融市场自身存在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问题。虽然各国在金融监管目标的表述上有差异,但是区别不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最大限度的减少金融业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降低金融风险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是世界各国经济安全研究的基础,也是金融监管当局的首要目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清算,不但金融行业遭受沉重打击,实体经济发展也严重受阻,各国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到低迷状态,失业率急速攀升,由金融体系的震荡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性问题或成为某些国家或地区在未来需要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危机的发生使得诸多国家开始反思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多国开始进行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原则的金融监管改革。
第二节 金融监管理论发展回顾
一、金融监管相关理论发展
1、公共利益监管理论(Stigler,1971;Becker and Stigler,1974)[3,4],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存在政府监管是由于市场的低效,它的前提是政府代表公共利益,金融监管以公共需要为出发点而展开,目标是防止自然垄断、外部性等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经济变量的扭曲,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Stigliz and Weiss,1981;Varian,1996)[5,6]。公共利益监管理论存在三个假设:完全信息、具有社会公信力以及政府是为社会公众福利服务。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和社会效率损失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垄断和外部性等,而私人由于缺少信息和能力去监管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和金融机构,而信息不对称则可能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一柠檬问题(Stigliz and Weiss,1981)[6],随着信息不对称的增大,市场失灵也越发明显,因此只有以政府为媒介,才能够达到维护市场公平、效率和透明的效果,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公共利益监管理论的主要核心思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鼓励政府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实现对金融的直接控制,二是通过增强政府金融监管的权力,发挥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弥补由于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金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Glaeser et al.,2001)[7]。然而从现实效果来看,由于部分监管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利用自身权力为企业谋求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公共利益理论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8] 。
2、金融监管的利益集团理论(Olson,1965;Becker,1983;Tullock,1967)[9-11]。该理论认为政府对行业监管的整个过程均是从被监管对象的利益出发,而非以公众利益为基础。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出于最大化自身利益,无法采取公平有效的资源分配手段,也发挥政府监管职责,从而导致政府对金融所采取的监管措施在多数情况下均处于低效率状态。在制定监管政策方面,政府往往会受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影响,当利益集团规模越小,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其必然有动力采取各种措施左右政府的监管政策(Olson,1965;Becker and Stigler,1974;Stigler,1975;Rajan and Zingales,2003)[4,9,12,13],最终导致政府的监管和调控同样由供需状况决定(Stigler,1971)[3]。另一方面, 由于政府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诸多管制,会进一步增加企业寻租行为,滋生官员腐败,破坏正常市场竞争秩序,从而导致政府失灵(Becker and Stigler,1974)[4]。因此,利益集团理论认为,要充分发挥竞争和开放机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的抑制。Rajan and Zingales(2003)发现利益集团会通过限制金融中竞争和发展来维护自身利益,因此通过引入竞争和扩大开放,能够削弱既得利益者对金融发展的抵制,从而有利于促进一国金融的良性发展[12]。
第三章 金融监管强度对股票横截面收益预测能力探究 ........................ 42
第一节 引言 ................................ 42
第二节 股票市场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43
第四章 金融监管强度对债券横截面收益预测能力探究 ........................ 92
第一节 引言 .................................. 92
第二节 债券市场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93
第五章 金融监管强度对股票和债券市场收益的预测效果 ..................... 112
第一节 引言 ................................... 112
第二节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114
第五章 金融监管强度对股票和债券市场收益的预测效果
第一节 引言
自资本市场诞生之日起,学者们对风险资产价格走势预测的研究从未间断,资产收益的可预测性总是吸引着证券从业者和学者。在有效市场假设下,所有可用的信息已经反映在资产价格中,这意味着只有新的信息可以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因此没有人应该能够预测资产价格或击败市场。然而现实中资本市场价格虽然一般遵循随机游走,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监管政策变动或是投资者交易因素的干扰,导致资本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该规律无论是对学者或是投资者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于学术而言,掌握资本市场资产价格变化规律有助于构建出更符合现实的定价模型,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资本市场运动本质。对于投资者而言,掌握资本价格走势则能够实时的构建出最佳资产配比,从而获得高额收益。
经济学家对于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异象的长期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探索资产价格的可预测性。Lo and MacKinlay(1988)利用方差比率检验随机游走模型,结果发现金融资产短期市场曲线中存在微弱的价格趋势,但这种趋势由于相关性较弱因而不存在投机套利的机会[147]。Levy(1967)研究发现股票的相对强度指标,即当前股票价格与过去27周股票价格的移动平均的比值,与未来股票收益正相关[148]。Jegadeesh and Titman(1993)股票在过去一段时间(通常是6~12个月)如果收益表现较好,那么在未来也可能会有超额收益,该市场异象被称为动量效应[149]。此后学者们也均在国际股票市场和其他不同的资产类别当中发现了动量的存在(Fama and French,2012;Asness et al.,2013;Jostova et al.,2013)[150-152]。由此可以发现短期和中期股票市场存在可预测性,但该现象长期将得以纠正。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针对金融监管强度对股票市场横截面收益的预测能力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现有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多基于特定的金融监管法案,分析某个金融监管法案实施后的市场影响,针对金融监管对资本市场影响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对股票市场的一级市场的研究,对于二级市场研究有限。而本文则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当局逐渐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日渐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为背景,以金融监管为独特视角,探究了金融监管强度对于股票横截面收益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现由于金融监管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监管当局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深受政策影响,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该指标预期到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监管风险,从而要求对该风险敞口进行收益补偿,最终导致高贝塔资产表现出显著高于低贝塔资产的收益,该结果在控制了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和动量等特征后依然存在,且市值加权结果优于等权重加权。
第二,在分组检验金融监管贝塔作用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对股票收益数据进行了横截面关系检验,该检验主要关注金融监管风险系数(贝塔)在回归中的显著性及其符号,从而判断该风险对于股票收益的解释力度。在横截面回归分析中,我们利用Fama-Macbeth回归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金融监管风险对于股票横截面收益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说明股票对于金融监管反应越敏感则预期收益越大,该正向关系在控制了其他公司特征因素后依然成立。
第三,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公司是国有企业或是非国有企业,其股票收益对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敏感度都存在并且显著。这说明金融监管政策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冲击,对于企业的影响作用并不受到企业自身属性的影响。但是从结果的具体影响效果出发,相较于国有企业可以依靠政府资源优势抵御外部不确定冲击,非国有企业由于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在面临外部政策冲击时往往需要依靠自身能力去抵御不确定风险,因此监管不确定性对其冲击更大,因而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也更高。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