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留学热度持续升温,留学申请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申请者已经由“写留学文书”变成了“打造留学文书”。何为“打造”?就是改变原来的流水账式叙述格式,对内容进行科学选取和优化,从而更好体现个人优势。打个比方,比如申请商学院,就重点写能体现思维能力、领导力,避免出现可能会给人犹豫、粗心等印象表达,甚至略微夸大经历(例如曾领导八个人的团队可以写成十个人),从而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在“打造”过程中,一定要明白留学文书的核心内容,表面过度夸大,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具体如何“打造”留学文书呢?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高质量文书的四个要素。
Core Values 核心价值
· 能否从文书中发现至少 4 - 5 个核心价值?
· 能否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多种价值的融合?
建议问三个问题:
· 点哪些价值显而易见?标记出来。(很好!但是否可以精简?)
· 哪些价值比较模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如何让它们更清晰?)
· 哪些价值没有反映出来但可以增加。(如何表现?)
三个问题答完后做四件事:
· 删掉重复的价值,比如努力和坚持。
· 删掉没有明确价值体现的内容。
· 重写价值体现不明确的片段。
· 增加要补充的价值。
解读:
“价值”指追求的事物和品质,包括我们熟悉的刻苦坚持、精益求精、领导力,也包括对艺术的追求、对家庭和社区的热爱等等。维度单一常常是文书无聊的原因。例如:
When I was six, I spent all my pocket money on a rag doll for my friend next door, but that friendship ended when I saw that doll buried in the neighborhood trash can. When I was ten, mama dismissed me from school to visit my grandma, only to see her last smile before she went to heaven. When I was fifteen, my parents convinced me to attend a school 7,000 miles away from home. I am now eighteen, and after living by myself in America for three years, I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sometimes, the greatest loneliness comes not from losing a friend or a family member, but from not having support from the people around me. I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some roads that I must travel by myself. (六岁时,我花光了所有的零花钱为邻居买了一只布娃娃,可当我看到那只娃娃埋在小区垃圾堆时那段友情宣告结束。十岁时,妈妈把我从学校接出来去看奶奶,而我看到的只是她去天堂前最后的微笑。十五岁时,父母说服我去离家7000英里的学校上学。现在我已经十八岁了,在美国独立生活了三年后,我开始明白有些时候最孤独的不是失去朋友或家人,而是失去身边人的支持。我渐渐意识到有些路我必须自己走。)#p#分页标题#e#
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独立”,但我们也看到了作者是一个看重友谊、慷慨的人,同时能感受到她和家人的关系,也能捕捉到一些父母的影子。读者收到的信息就比较充分了。当然,这些细节稍不留神就会显得十分累赘,一定要和后文有关系的才能保留。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开始不用想太多:有故事的同学直接写故事,没有特别故事的同学找经历来支持自己想展现的价值。任何故事都是一面透镜,可以折射出人物的很多面,只是不同的透镜侧重点不同。等有了一些素材后,再反复推敲。
Vulnerability 脆弱
· 文章的声音是分析型的还是来自内心深处柔软脆弱的地方?
· 读了这篇文章,是否感觉离作者更近了?
“脆弱”是动人的文书常常具备的特点,因为脆弱是我们人性中共通的部分,是人们互相吸引的原因。一些增加“脆弱”的建议:
· 揭示一些人们可能会因此评判你的事件。
· 讲述一个还没有被克服或根本无法克服的问题。成功固然好,但“未解决”也许才是成长潜力的体现。发现此类问题的一个办法是:看看你排在前5的核心价值哪些互相冲突,问自己如何解释这个冲突,自己对冲突的感觉,这些冲突展现了你是怎样一个人。
· 描述你的激情所在 — 知道什么就勇敢说出来。
解读:
脆弱是中国学生最难做到的一点。光谱的一头是无病呻吟,另一头是强装高大全。真实地面对自己非常难,那么在招生官面前表达一个真实的自己接近不可能。特别是很多优秀同学,我读完 TA 的文书(或做完模拟面试),我常问:你自己愿意和这么完美的人做朋友吗?只有充分了解自身脆弱的人才更可能了解他人的脆弱,这是一种同理心 (empathy),而同理能力几乎是领导力中最重要的元素。例如:
Every day, I set goals to say hi to people I don’t know yet. In fact, my goal will be to say hi to one of the people at the lunch table for the first day; next day, I will try my best to talk to at least two of them, and so on. To achieve my daily goal, I go through each person’s name over and over, because remembering names is never my strength. To talk to them and get to know them, I listen attentively to their conversations, trying to remember TV shows that are unfamiliar to me so that I can research them later - I am afraid of the awkward moments of silence when I need to look for topics to talk about with someone I don’t know well. I never find the progress easy, but I am always proud of myself when I talk to one more person.(每天我都把和我还不认识的人打招呼作为目标。实际上,第一天我要向午餐桌上的一人打招呼;第二天我要尽力至少和其中的两个人说话,以此继续。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一遍遍复习那些人的名字因为我从来不善于记人名。为了和他们说话、认识他们,我非常注意听他们的对话,尝试记住那些我不熟悉的电视剧便于我之后自己了解 — 我特别害怕和不认识的人说话找不到话题时的尴尬场面。我从来不觉得这个过程容易,但我总是会为我多和一个人交谈过而感到自豪。)#p#分页标题#e#
分析:
这位同学从申请表上很难看出是一位不善社交的学生,但她勇敢地在文书中坦白了这一点。这是大部分人进入新环境时的心路历程,读者很快能和她产生共鸣。当我们再看她申请表时不但看到了成就也看到了背后的过程。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申请材料要成为一个整体”。我再推荐一篇我个人最喜欢的文书,出自 100 Successful College Application Essays:Too Easy to Rebel。光看题目就很有意思 — 太简单以至于不能反抗,有点“不能承受之轻”的感觉。作者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华裔家庭,喜欢文学戏剧,但父母是典型的第一代中国移民,觉得只有学好数理化才是硬道理。作者描述了内心的纠结,并坦言她不知道如何做决定。我截一小段展示一下哈佛学神在高中时代的写作功底。有志于上常春藤的要标齐。
It would be simple enough just to rebel against all my parents expect. But I cannot afford to rebel. There is too much that is fragile -- the world my parents have worked so hard to build, the security that comes with it, and a fading Chinese heritage. I realize it must be immensely frustrating for my parents, with children who are persistently “too smart” for them and their simple idea of life, living in a land they have come to consider home, and yet can never fully understand. In a way, they havestopped trying to understand it, content with their own little microcosms. It is my burden now to build my own, new world without shattering theirs; to plunge into the future without completely letting go of the past. And that is a challenge I am not at all certain I can meet.(反抗父母的期望很简单,但我无法承受它的代价。脆弱的东西太多 — 父母辛苦建立的世界,随之而来的安全感和逐渐消失的中国遗存。我意识到我的父母来到这片被他们称为家但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的土地,单纯的生活追求和“太过聪明的小孩”并存是多么挫败的一件事。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停止尝试了解这个世界,满足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现在要建立我自己的新世界而又不打碎他们的世界、奔赴未来又不放弃过去都成了我身上的重担。这是一个我不能确定我能迎接的挑战。)
分析:
父母意志和自我意志,多么普遍的话题。在读这段文字时,我想起小时候父母在新城市的奋斗,也想起我来美国后不断发展出的新认识和他们的碰撞,让我思考这会不会是我的孩子15年之后的心声……这样的“代入感”是最高级别的“打动”。可以想象在父母的压力和自我梦想的推动下,这位同学的申请表一定处处精彩,但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份高大全的履历,更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p#分页标题#e#
So What Moments 洞见瞬间
· 能否从文中找出 3 - 5 个原来是这样的瞬间?
· 这些瞬间是否可预测?还是来得巧妙、发人深思?
下面是几个建议来增加洞见:
· 把展示(Show)和说理分开(Tell)。
· 朗读 Show 部分,看听众是否能猜出 Tell 的内容。猜不出也许意味着一个不错的洞见。
解读:
例如亚马逊创始人 Jeff Bezos 在普林斯顿毕业演讲。故事讲少年时期的 Bezos 在公路旅行途中告诫祖母吸烟有危害,但得到的却是祖父的一声长叹:“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我自己在读这个故事时没有猜到结局。这个演讲稿是约取规划学生的一篇规定读物,那些扫一眼情节就试图拼凑出完整故事的同学确实也没有一个猜到结局。建议大家都读读这篇文章体会一下什么叫“原来是这样”的瞬间。
Craft 打造
· 内容和思想连接是否有逻辑但是又不太明显?
· 细节的呈现是否是经过多次筛选的产物?
· 通篇是否有趣和简洁?
以下是几个精心打造的要素:
· 具象、具象、具象。
· 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复杂的思想。
· 谨慎使用“大词”。
· 结尾留有空间。
· 让读者流泪。(高难度,无法刻意实现)
解读:
这部分完全看功底了,但大家也不用特别担心,因为文书写作必须和其他申请材料反映出的英语水平相匹配。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认为任何英语水平的同学都能好好把握前三个要素:核心价值、脆弱、洞见。然而这三个要素也不是任何顾问甚至枪手能强加给学生的。写文书是一次心灵与智力的体验。升学顾问即使能在最后关头为你挖一条好渠,水流还是要从日积月累的品格塑造和思维锻炼中来。